孔府有幅“戒贪图”
2017-01-05 10:53:00  来源:

  孔子认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符合道义,如果追求物欲超过一定的限度,就会祸及其身。孔府内宅的彩绘壁画——戒贪图,就是孔子后裔为传承孔子廉洁思想警示后人而作。我们以此图为鉴,领悟孔子思想的精髓,从其“正身、正心、乐贫”的廉政观中寻找“戒贪”的答案,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廉洁意识,在建设“东方圣城首善之区”的征途上更好地肩负起应有的责任。作为检察干警,要正确对待贫富,不能够追求不义之财。做到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。

  在山东省曲阜市城区中心,孔庙的东侧,坐落着一处占地7.5万平方米的衍圣公府(衍圣公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),俗称“孔府”。曲阜古为鲁国国都,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孔子的诞生地和他生活过的地方。进入孔府内宅后,在屏门就会看到“戒贪图”,图中貌似麒麟的神兽就是“犭贪”(也可写为“贪”)。“犭贪”四周的彩云中,全是被其占有的宝物,包括了“八仙过海”中的八位神仙赖以漂洋过海的宝贝,应有尽有。但它并不满足,仍对着太阳张开血盆大口,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,占为己有。可谓野心极大,欲壑难填,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。衍圣公将此图制作在宅门附近,是外出的必经之路,可以提醒衍圣公及其他的孔氏裔孙牢记孔子教诲,不贪赃枉法、不贪得无厌。

  孔子名丘字仲尼(公元前551年-公元前479年)。春秋时鲁国(今山东省曲阜市)人,孔子去世后,其故居为孔庙,子孙后代世代居孔庙旁即孔府,随着孔子思想不断被统治者重视,孔庙、孔府建筑不断扩大,至宋、明、清达到现在规模。孔子一生勤于学习、乐于探索,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,其“安贫乐道”思想为如何“戒贪”做出了最好的答案,堪为后世修身、做人之典范。

  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这是孔子提出的“正身”观,就是端正行为,树立榜样。孔子说:为政必须自己身正,正己才能正人。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懂得义的道理,不能只考虑个人,追求一己私利。

  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这是孔子提出的“正心”观。就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。孔子说: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,就如同浮云一样。

  “贫而无怨难”为孔子提出的“安贫”观,孔子曾经说:“贫穷却没有怨恨,很难!”这就告诉人们应具备“安贫”的精神境界。事实上这里所强调的贫并非贫穷就好,而是在艰难的环境中应该抱有的人生态度。这些朴素的哲理告诉人们,无论处境如何,都要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,不盲目攀比,不急功近利,恪守非义莫取的道德底线。

  (记者卢金增 通讯员代翠玲)

  编辑:靳静